乡愁的美文优秀8篇

时间:2023-07-27 19:45:32       来源:互联网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掌知识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乡愁的美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乡愁的散文 篇一

每年几次的匆匆忙忙,回家似乎变成了一种仪式,或是一种应酬。故乡的一切在意识里变得朦朦胧胧、渐行渐远,我努力去追寻,却感觉流失的太多,拾回的太少。于是,渐渐害怕,害怕在路上碰到故人却叫不上名,因而评头论足;害怕在酒桌上与发小失去共同语言,因而嫌自己高傲;更害怕在这片生我育我的故土里找不出关于自己的点点滴滴。

当溪水送走了浣衣的农妇,当迷蒙的夜幕笼罩了山头;当夜莺唤回了晚归的农夫,当天空请来了星月,家乡就像谢幕了的舞会,一切都变得轻轻悄悄的,除了宁静还是宁静,静谧的夜空似乎能听到流星滑落的声音。当月光散落在一座座平静的院落,此时,似乎感觉到村民们幸福的生活在香甜的米酒,以及美味的佳肴中映出,祥和也便充斥着他们一颗颗谦卑的心灵,就连那栖息枝头的鸟儿也似乎沉醉于这一方恬静。然而,在唯美的夜空下,却隐约能听到年轻人喝酒划拳的声音,气势磅礴,如泣如诉。询问得知,这伙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大的有40来岁,小的有20几岁,这其中也有和我一起长大的。里面有结过婚后老婆跑了的,有没谈过女朋友的。在大人们看来,他们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但在我看来他们志同道合,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为了宣泄彼此灵魂深处那份孤独与寂寞,他们故作猖狂,也许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脆弱。试想,有谁不想花前月下、功成名就,又有谁愿意把自己浸泡在酒精之中呢?于是,想到了我的童年朋友,顿时黯然伤神,每次回家遇到时他们躲闪的眼神,让我感觉到稍微靠近,会给他们造成不适与不安。短短的十几年,物是人非,是什么让我们既熟悉有陌生,也许在他们看来,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已分道扬镳,青春,过往,也许正如村边流淌的小溪,早已没有当年的清澈,也缺少了当年的澎湃,它犹如一个感伤的老人,似乎在诉说着关于岁月的故事。然而,关于青春的故事,在我们的记忆里却渐渐缥缈,曾经发生的将不再发生,就像我们的童年,在这里丝毫看不到影子,也无从追忆曾经水中嬉戏的你我,曾经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片段在脑海里连接不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小都得到亲人们的庇护,现在长大了,说不上远离故土,但与亲人总是聚少离多,也谈不上工作繁忙,但回家的日子也总是推了又推,以至于每次回家父母总是问:这次回来住多久。每每被问,也总是含糊回答,怕兑现不了伤了他们的心。虽然父母年纪不算大,但也能深深感觉到他们心中那份对子女的不舍,这份不舍体现在每次回家他们都忙上忙下,把深藏在哪个角落里的美味折腾出来,体现在自己离家时他们往包里塞这塞那,生怕自己在外面挨饿。世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时,总是千嘱咐万叮咛,要吃好穿暖,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可能觉得很烦,但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会挺身而出,竭尽全力,这就是父母。如果有一天,发现,用餐时,他们爱吃煮得烂烂的饭菜;天气变化时,他们总是咳个不停;走路时,他们脚步变得蹒跚、身躯弯成月牙……。然后恐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记得有一次要回城,我和表弟去跟80多岁的祖母道别,看到她从鸡窝里抓住一只早就预备好的母鸡,想送给我们回城,我百般推辞,总算推回,但我却异常难过,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了还是错了。看到满脸皱纹,日益衰老的祖母,一辈子拉扯着父亲他们7兄妹长大,多不容易啊,现在还心疼孙辈们。当转身离开时,眼泪夺眶而出,害怕某一天自己的一个转身怕是诀别。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暂,犹如沙尘般地飘忽和微小,生命的无常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正因为如此,要趁父母未老,多爱他们。也许明年,也许今后,他们是否还在我们的身边,一切都只是未知。

只有祈祷,只有祝福,那村那人,一切安好。

赏析 篇二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乡愁的美文 篇三

我从车上下来,站在马路边深吸了两口气,啊,老家的空气真好,一年中我总会回老家一次或两次,老家离我住的县城有一百多里路,虽说不远,但在弯曲的山路上开车也需要一个多钟头。每一次回到老家都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特别是对农村有着特殊的优惠政策。记得两年前回来时村里还是往日的面貌,土墙瓦房,深浅不一的河道,还有那狭窄的公路,如今真的是变了,整齐的两三层楼房,那是国家为村民免费修盖的新房,快要完工的宽阔的河道也让村里多了一种景象,岔路口的监控设备也大大提高了村民人生安全的保障,这些变化也就是短短两年的时间,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又怎会相信这一切呢。

在大伯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便开始起程,我要穿过河流,翻过一坐山,然后在走半里路,那里将是我要去的地方,那里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但哪里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便是家的味道。

俗话说路要经常去走,走的人多了就是路,人走的少了就变成了陌路,也许很久没有人走这条路,现在的这条路和荒山一样,如果不是冬天时节,一定分不清哪里是树林,哪里是山路,站在半山腰看山下村庄的风光,寂静而美丽像一个小镇,只是这里没有汽车,没有繁华的集市,但却有着小镇的气派和温馨。

一边走一边看,看风起叶落,看野花争艳,听黄鹂鸣叫,还有那山鸡高歌。我还没有享受完这惬意的时光,就已经到达了我最爱的家旁,家还是那家,只是常年不住人已经改变了它原来的本相。

垮了一半的土墙依然经受风吹雨打,那间老房子可以追随到四五十年前的回忆,那里有爷爷奶奶的故事,有伯父和叔叔的故事,还有我和兄弟姐妹的故事,那里曾经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园。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每次吃饭都是满满两大桌,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就是三四桌,因为那个时候奶奶喜欢好客,屋里屋外都坐满了人,那些人不仅有我家族的人,还有邻居和亲戚。那个时候没有好吃好喝的,但只要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特别的客人,十几个菜还是难不到奶奶的,虽然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特别是我一走进老房子总能想起他们的一点一滴。

院子里的欢笑声在我脑海中想起,二十年前我和堂兄弟姐妹们一起经常在这院子里打闹嬉戏,那个时候因为还小就经常和他们打架,哭过,笑过,也恨过,但那个时候的纯真让我懂得了许多,岁月不饶人,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兄弟姐妹都各奔东西,有的早已成家,有的却还是单身一人,我看着满院子的树木和杂草开始叹息,我不是叹息不堪入目的院子,我叹息曾经在这个院子里生活的人有多少时日没有回来看过,一年,两年,还是有十几年,也许,他们在也不会到这里来了,因为这里在过两年就变成了深山老林。

山还是那山,石头还是那石头,可房子后面的那个大碾盘却不见了,也许早已被墙土埋没。曾经的几颗小毛竹,如今成了一片竹林,虽然竹子不大但都很青绿,那竹子是爷爷种下的,那竹子就像爷爷的子子孙孙越来越多,越来壮士。那口老水井依然存在,只是水井里有些干枯,可能是长时间没有人饮水的缘故,水井也开始沉睡。菜园地边上的一排篱笆,那是我十几年前栽下的木金花树苗,如今那树都长的非常茂密,地里的土壤也很肥沃,遗憾的"是地里尽找不出一颗青菜。

我坐在院子里看着老房子,心里涌起一阵心酸,这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我摸了摸熟悉的石头和土,它们也会想起我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把它们想起,只要我愿意,我一定会经常回来看看它们,因为它们是家的一部分,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爱它们,我爱我的家,哪怕有一天这里成为无人问津的荒野。

回忆是美好的回忆,在短暂的时光也是回忆,回忆童年的快乐,回忆酸楚坎坷的过去,总有一天我会把这种美好告诉我的爱人,告诉她我有一个美好的忆乡故事,还有那我生活过的故乡。

乡愁的美文 篇四

门前枯草堆,屋角银线盘,

瓦上杂草生。冬风夹雪,腊梅已绽,

秋雁不复南行!

只怕自从你走后,铁狮子一哭会生锈。

夜风吹透小轩窗,星星月亮全变瘦。

只怕自从你走后,心里肚里太难受。

牵挂月月又年年,无眠半宿又一宿。

何日再相逢?哪天再聚首?

当面诉别情,花间一壶酒。

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

古桥新流水,蓝天大日头

风吹着我的思绪,再次离开。却不知相聚又在何时,无可奈何,试问谁能把这种莫名愁浇?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太多,可是谁又能做到真正的消愁呢?远在他乡的游子又有哪个不恋家的味道,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哪个又能留的住这股清风,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谁也无法挽留……谁没个恋家的时候,任凭夜风吹透小轩窗;任凭天空中那星星月亮全变瘦,任你吹透变瘦,可是你吹的透我的愁恨吗?星星月亮真的能变瘦吗?你们永远不能理解游子的心,你又何必去吹透消瘦自己呢!曾经有一条路坑洼不平,现在变成了一条平坦而又漫长的油柏路,以前那条坑洼不平的路一边全是高高大大的数估计现在只能看见树桩桩了。每次回家虽然很兴奋,可是谁也不能长久陪伴,终归要离别,远去异国他乡。其实我哪也不愿意去,就留在故都,我热爱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悉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切对我来说都太熟悉了,成为我生命中一部分。当我再次回归故土时,已是杂草丛生二月天,满树子规啼凄凉。

看着场口(街区)上稀疏的人影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我望着门前那荒芜的田地,几株高高的核桃树,门前枯草堆,屋角已是银线盘。一把破旧的二胡,发出沙哑的声音,他不再响亮,却见证了一生一世。曾经的茂密,见证了他的稀疏,却又无可奈何。楼梯上嫩绿嫩绿的青苔,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我抚摸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有那坍塌的泥墙和那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曾经这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现如今空空荡荡只剩回忆。在那最深的,触手可及的地方感觉到了他们是有精神有灵魂的,从未消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悲欢明日悲”谁说不是呢!这般愁啊犹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游子们远出在外,每天晚上只得看见那残缺的玉盘,和那孤零零的星星,随着那单影成了四个人独自发着愁……今天你可倒好你是圆了,可是游人呢?以前大家伙聚在一起,那家伙热闹啊!听着音乐,赏着那月儿,多好啊!可如今月亮再怎么圆它也只能圆这一时,却圆不了一世,到头来却又是人去楼空,月儿你又何必故作姿态呢!游人们常常居所不定,四处漂泊,谁也不想这样,可是谁又能阻挡呢?孤独的黑夜吟着那首“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谁又会去留恋那曾经逝去的繁华,现如今已是银丝满墙头,破碎不堪!

在那坍塌的墙面、破碎的灶台、银线般蜘蛛网布满了屋角、经风吹雨打历练成的青涩的瓦片、石梯长满了滑人青苔,岁月的痕迹,那记忆中的味道,多少人在这片土地上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可是都是还未来得及享受就消逝不见,随风远去了……

一张褪已经了色的照片,好像带给我一点点怀念。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流浪猫睡熟在摇晃秋千,夕阳照了一遍他咪了咪着眼睛。一把生了锈的破锁,还有那雕刻着图案的门帘。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已经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现在已经回不去了,早已流逝的光阴,手里的那一张渐渐模糊不清的车票,成了回忆的信号。

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已想不起当年模样,看也看不到去也去不了的地方。也许那老街的腔调是属于我的忧伤,嘴角那点微笑越来越勉强。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放不下熟悉片段,回头望了一眼已经很多年的时间。通过手指间看着天,我又回到那老街,靠在你们身边渐行渐远……

乡愁的美文 篇五

漫山遍野,山花烂漫,春暖花开的季节,想起了儿时的岁月……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上小学,没有多少家庭作业,邀约小伙伴们玩耍,是我们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春天,我们上山采野花,教室的窗台几乎天天都有鲜花,呼吸着淡淡花香,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夏天,白天我们邀约几个小姐妹洗衣服,夜晚,悄悄来河边洗澡,踏着月光,听着蛙声,归来时一路欢笑。秋天,我们成群结队去山上摘野果,田间找猪草,那一头头肥嘟嘟的猪,是我们满满的希望!那时的冬天,雪总是出奇的大,伸着舌头尝雪花,在雪地里面找狼蹄窝,不小心会被伙伴从领口灌进一把雪,田野上的我们像西北风一样疯……那时的我们,玩的太过尽兴,往往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村西头的当娃妈妈,饭时总是拖着长长的声音喊当娃吃饭,几遍过后总是不耐烦的再补几句咒骂的话,最终以当娃伯伯手持木棍来追,我们方才散伙。无论春夏秋冬,似乎热不着,冷不着,只要有时间,便聚在一起玩,浑身总是充满精气神,黑黝黝的脸蛋上,写满了快乐……

那时的我们,经常下水摸鱼,登高远眺,居住在山脚下河边边的我们,个个都是攀爬、淌水的高手。洪水季节,由于河上没有桥,淌水上学是经常性的事情。我们手拉手,趟着齐腰深的洪水,顺流而下,总能安全的抵达河对岸。那时家里的地很多,父母几乎常年都在忙碌,我们也常常跟在他们后面挖地,撒种,施肥,割麦子,收包谷,小小的我们学会了和大人们一起在田间劳作,学会了侍弄庄稼。我们常常做家务,由于个子矮小,沿着凳子擀面条,在锅台烧水做饭,有时脸被烟火熏得乌黑,但是看着劳累的大人们能够吃上现成饭,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那时的我们,生活贫瘠,心中总是充满了期盼,哪怕是一件新衣服,一个白面馍馍,一颗小小的鸡蛋,都值得我们奢望。春节,家家户户蒸馒头,炸果子,做豆腐,割猪肉,感觉整个村子都飘散着新年的香味,我们掰着指头在倒计时数天数,年前的几天真的是一种煎熬。脱下旧衣服,穿上妈妈新做的格子呢衫子和布鞋,感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连走路都像在飞一样,那种快乐的心情伴随着自己的成长,一年又一年!初五过后,全村人自发的组织起来玩龙灯,耍社火,走村串巷,甚至到县城参加展演,这样的活动村村都有,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之后,大家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年快过完了,全家人在一起,说的更多的是:开春了,大人怎么种地,娃们怎么上学,平淡中夹杂着期盼和忧虑,而小小的我们依然在无忧无虑中享受着新年的尾声和余韵……

那时的我们,村子集中在山脚下,低矮的土房错落有致,村舍前面,大片大片的农田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村子有两条直通村外的小路,两米多宽,下雨时间,泥泞不平,小路上的人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黑油纸伞,有的干脆把肥料袋披在头上,一步一滑,跨过水潭时有摔倒的,拍打着身上的泥水,嘴里骂骂咧咧的……村子背靠一座小山,山上长满槐树、松树等林木,春天来时,满山都是打槐花的人,整个村子都弥漫在花香里。夏天,抬头望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山顶。村子被四条小河环绕,河水清澈见底,河中的"鱼虾悠闲的游来游去,偶尔会看见一只鳖,一见到人,便很快钻入淤泥,不见了踪影。那时我们经常在河边洗衣服,捉鱼虾,欢快的笑声荡漾在河面,别提有多高兴了……

如今,我们衣食无忧,白面馍馍已经家常化,鸡鸭鱼肉已不再奢侈,我们西装革履,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日渐疲惫!周末,领着孩子四处补课,看着孩子沉重的书包和不情愿的眼神,不知道快乐在他们心中到底是什么?偶然回趟老家,孩子几乎连野草和蔬菜都分不清,大自然对他们来说仿佛只是几个字,几张图片!放眼村庄,林木稀疏,农田不在,到处高楼林立,没有了往日的绿色和生机。我知道,我的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们正在城市的某个地方工作着,生活着……

曾几何时,我回忆儿时的美好时光,回味生活的点点滴滴和那时的山山水水!那时,天那么蓝,水那么绿,生活虽苦但很快乐!现在我们富足了,但曾经的纯真和发自内心的幸福却少了……

想锁住记忆,想留住乡愁,不希望那仅仅是曾经,是传说……

拓展阅读:乡愁教学反思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朗读──品味──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乡愁》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学生第一次接触新诗,教师的配乐范读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一是可以使学生增加读诗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人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在这里,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放在首位的,事实上,我们在学习诗歌时,都是在诵读中逐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像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学生入情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这首诗学生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歌的层次结构,二是诗歌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学生这么多的发现,可见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学生的即兴写诗,是让他们借助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学习语文的宝贵财富。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引发时,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抒发出来,而不是刻意地模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教师要时时认识到,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往往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时候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满个性。

乡愁的美文 篇七

经过连续三天的高温,将近中秋,蓉城终于凉快起来了。入夜,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夹杂着清新的尘土气息,别有一翻沁馨的味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发小从杭州打电话来,说杭州的街道已弥漫起中秋的气息,处处店铺都满盛着包装精美的月饼,寝室窗外更是月上柳梢,一片静好。我说这就好啊,又有月饼吃了。电话那头却沉默无言,良久才道,“再美味的月饼,没有家人陪伴也是食之无味,真怀念小时候团团圆圆的过中秋啊……”我想,这应该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聊了很久,发小突然问我听过《明月千里寄相思》这首歌没有。我想了一下,还真没听过。挂断电话,上网,马上就找到了歌词,然而强大的网络搜索系统却始终不能找到这首歌的播放文件。

“夜色茫茫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回忆往事恍如梦,重寻梦境何处求。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心已愁。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月色朦朦夜未尽,四周寂寞宁静。桌上寒灯光不明,伴我独坐苦孤零。人隔千里无音讯,欲待遥问终无凭。请明月代传信,寄我片纸儿为离情。”

可惜只能欣赏这段优美的文字,却不能感受在独特乐律下串联起来的那番意境。对门的小群看我盯着这一段文字发呆,也凑过头来看。“这不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歌词吗?”他告诉我他手机上有这歌,我几乎是抢来他的手机,开蓝牙传到我手机上。音乐,瞬间在耳畔飘荡开来。

一个人,在宿舍里听着这首近乎飘渺而又遥远的曲子。摇曳的音乐,似诉似泣的音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远去的故事。只感到一股久违而又澎湃的思绪从心底油然而起,向着四周扩散,一轮一轮,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习惯了各种流行的音乐,不知怎的,突然觉得整个世界的人都忙碌起来,耳旁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还有或稀奇古怪另类或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或声嘶力竭不知所唱的所谓的音乐……好像所有一切在燃烧,热腾腾地冒气,我的心却似涂上了一层层油漆,渐渐麻木了,一加热却又粘粘的——我知道那便是浮躁的感觉。

“夜色茫茫罩四周……”蔡琴淳厚的声音拂过我的耳边,像条小溪蜿蜒着流进我的心田,那一瞬间我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一股久违了的宁静,就像小时候那纯粹的中秋,一家人三世同堂,围着餐桌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而我在欢笑声中美美地吃着月饼……这声音是从心灵深处升腾而起,和着似有若无、隐隐约约的乡愁在夜色中弥漫开来,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回到古代,临风起舞,举头望明月……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古典的情怀是否唤醒了天涯尽头那些被牵挂的"人呢?刚才打来电话的发小也正在回味明月的相思吗?听了两遍,思绪总忍不住飘向过去的记忆。

那是一个属于孩童的记忆,并不总是精彩却满载着温馨。直到现在,虽说移居蓉城已有十多个年头,可却始终无法在脑海中把这儿转化成故乡,心目中深处的故乡,还是那同姥姥姥爷共度,承载着我所有儿时欢笑的温馨小城,每逢中秋,祖孙三代都会齐聚一堂品佳肴,赏明月。可如今,随着日渐成长,离姥姥姥爷却越来越远,乃至短短三天的中秋假期都不足以陪伴二老共享天伦……

记得在高中语文的一次课上,老师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团圆”下一个定义。有人说团圆就是亲属团聚,骨肉团圆;有人说团圆就是在你最想念的时候家人出现在你身边……老师微微点头,轮到我时,看着老师的目光,我说团圆不光是身与身的贴近,更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洗去满身归尘后毫无杂质的一声问候,是血脉相连间牵念的柔柔眼神,是斑白华发下的慈祥笑脸。它应该像是一把钥匙,昔日紧锁心扉深埋记忆中的朝朝暮暮,都可以在团圆的时候得以开启释放。当我平静地诉说完这段话,班上异常安静,良久,在老师第一个鼓掌后,全班喝彩……

站在阳台,才发现雨已停了,向遥远的杭州方向眺望。午夜了,月应该已升中天,该是最亮最圆的时候了吧。发小的声音还回响在我的耳畔,儿时的一幕幕此刻清晰地在脑海里回放。

“请明月代传信,寄我片纸儿为离情。”

教学过程 篇八

在以往学习诗歌的课堂上,老师说过,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读)

是的,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2.齐读

觉得自己读得好吗?

录音好在哪里?(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3.个别读。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

(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

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

所以,作者在选取这四个意象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内涵,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无共同点呢?

(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

那么,真的都一样吗?在情感的归属上没有什么不同吗?

(由个人——国家)

是的,余光中曾说过:

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

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

让我们携带着诗人的这份情,再来齐读全诗,感受诗歌中的浓浓乡愁。

以上就是掌知识为大家带来的8篇《乡愁的美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